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财经 >

播党声解民意,荣获全省优秀案例一等奖 乳源“布谷鸟”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全球快讯

2023-06-10 19:17:57    来源:韶关新闻网

近期,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组织开展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工作。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省专家评审等环节,评出了一批优秀案例,其中由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党委申报的“‘布谷鸟’播党声解民意,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被评为一等奖,是5个获得一等奖的案例之一。  

为做好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乳源大布镇于2021年5月,紧密结合镇情、村情、民情以及革命老区镇红色历史文化的实际,巧借布谷鸟“催人播种、勤快耕作”的寓意,创新推出了独具镇域特色的“布谷鸟”课堂。  

三年来,“布谷鸟”课堂累计开展晨学课堂150余次,流动课堂180余次,线上课堂200余次,宣讲活动200余次,受众1万余人次。不仅把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传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还改变了党风、民风、村风,鼓舞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了共同奋斗的力量,为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奏响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优美旋律。


(资料图)

“三结合”设立乡村“大课堂”

为传好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讲好故事、赞好模范、传好精神等,该镇结合镇情设立多元课堂,结合村情设立分教课堂,结合民情设立示范课堂等。  

多元课堂包括晨学课堂、老兵宣讲课堂、企业共建课堂、流动党员课堂、名师课堂、红领巾课堂、青年讲师课堂、巾帼宣传课堂等“八大”课堂,针对不同领域、团体、群体宣传宣讲政策理论、红色文化、创业故事、技能培训等内容。  

分教课堂就是在村级党支部设立宣讲点,由“布谷鸟”志愿服务分队实施,完成年度学习实践计划、目标、任务,采取述职评议、强村带弱村、总结推广经验等方式,对“两委”干部、党员进行学习培训。“补课充电”以及考评考核、评议总结表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示范课堂主要由镇村党员干部、返乡青年、退役军人、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布谷鸟”宣讲团,坚持“示范讲”与“普遍讲”相结合,每周由宣讲团团长在乡镇党校集中开课领学,使“布谷鸟”课堂覆盖全部乡村。

“三转变”架起党群“连心桥”

为了收到良好的宣讲效果,大布镇不仅在“讲”字上下功夫,还在“听”字上倾真情,着力“三个转变”,即由固定授课转为“流动”讲解,让课堂“动”起来;由理论内容转为实践需求,让课堂“实”起来;由听宣讲转为办实事,让课堂“活”起来。  

把党的声音传下去,把基层群众需求的呼声收上来。如把机关党建宣讲课堂延伸到文明实践站点、革命纪念公园、红色遗址、人才驿站等地方,用普通话、客家方言讲述红色历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红色元素嵌入学习教育;由“布谷鸟”11支分队志愿者开展“布老时光”、助农授技、信访速递等活动,精准服务助老爱老、讲农经、授农技、调解纠纷、化解民困等;  利用人才驿站,依托“布谷鸟”课堂搭建返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器”,搭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明星”创业能手开设特色课程,吸纳“本土人才”“田间秀才”“粤菜师傅”等,充实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推出“布谷鸟”红色历史故事天天听学习栏目、“请法融合+扶农助农+群众心声”专线、板凳故事会、广场学习会、祠堂民情会等,既把理论文化科技送给群众,又把群众反映的难事困事忧事传上来。  

据统计,三年来,群众反映纠纷、争议、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困难与问题线索50条,并逐条逐项给予解决。如针对农产品加工难附加值低的问题,镇委、镇政府筹集500万元建设了产业振兴标准化帮扶车间,并于高等院校合作研发“乳源三宝”即食化产品,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线4条等,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实力,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强党性,不仅增加了群众见识,还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既增强了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又架起了一座座干群关系密切、情深义厚的“连心桥”。如针对坪山村委茶山自然村行路难制约发展的问题,政委、镇政府筹集了338万元资金,铺设了硬底公路,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对生产、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两创新”打造产业发展“金钥匙”

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大布镇在文明实践工作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镇域内生产番薯干、笋竹、腐竹等“乳源三宝”农特产品的实际,探索乡村振兴提质创新发展新思路,创立了一个基地和七个村委共同发展产业的“1+7”模式,以及党委领导,村、企合作,抱团发力,N项联动的“121+N”的思路。  

这两个创新成为推进镇域发展的“金钥匙”。截至目前,全镇麻竹笋的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值5000万元;番薯种植面积3200亩,年产值3500万元;腐竹每年的总收入800万元。有力推动了产业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了镇域经济发展布局。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121+N”产业振兴模式打破发展障壁,打造了一个种植基地,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生产线,带动了一批脱贫户稳定增收,引导了一批农户积极参与、对接线上平台推广等,激活了“一池春水”,铺设了“致富通道”;“1+7”产业“集结号”成为致富的“新路子”。开垦撂荒地建立的500亩农业产业基地,由7个村委耕种,换季轮作种植黄豆、番薯、香芋南瓜等农作物获得丰收。2022年种植黄豆的总产量达到15万斤、产值60万元,每个村集体稳定增收5万元以上。今年5月,在基地上种植了香芋南瓜,预计单造总产值约150万元。走出了一条村级示范带动、村民共同参与致富的“新路子”。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