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财经 >

一城二墙看翁城——追寻翁城古镇的乡土记忆

2023-07-10 17:41:08    来源:韶关新闻网

乡愁,是故乡的山岗与田野,是乡亲的乡音与民谣,是妈妈做的饭菜味道。在翁城古镇,乡愁却写在了那面“墙”上。  


(资料图)

近年来,翁源县翁城镇通过党建引领,以墙为“引”,从“怕破防”到“不设防”,走出一条具有翁源特色的为民服务新路径;以墙为“媒”,深挖乡土记忆,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文明实践“翁城模式”。  

近日,记者走进翁城,细细探究它如何做好墙的“破与立”文章。

图为村民们正在镇政府大院内休闲娱乐。钟政宽摄

拆除围墙打通“心墙”

墙,是一面围挡。过去,一些机关担心安全隐患,不愿轻易敞开大门。高高的围墙,成为许多人对机关大院的固定印象。但记者走进翁城镇政府大院发现,这里没有围墙。夜幕下,院子里,小孩在嬉戏游玩,大人在闲庭信步,老人在纳凉唠嗑,还有跳广场舞的阿姨、打篮球的小伙儿……处处展露着悠然自得的闲适氛围。“自拆了围墙以后,我们周边的村民都经常进来游玩。这里环境好,老人孩子都喜欢。”正在休闲娱乐的余女士说。  

将镇政府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区原有围墙拆除,实现开放式办公模式,并向居民开放,是翁城镇坚持执政为民、行政便民的生动实践。行政机关围栏的拆除,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同时也实现了对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闲适的居民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机关大院里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美丽风景。  

“拆掉的不仅仅是一扇围墙,更是横亘在干群之间的心墙。自围墙拆除以来,居民与党群干部之间茶水多了、沟通多了、笑容也多了。”翁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早对拆除围墙做出实践的是翁城镇墨岭村。作为曾经的软弱涣散村,该村党群服务中心率先做出突破,拆掉围墙,实现开放式办公,将村干部的办公状态“亮”了出来。富陂村、黄塘村、连溪村等也力学笃行,纷纷效仿,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拆掉的是围墙,立起的是民心。翁城镇政府大院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拆除围墙的背后,体现的是基层管理服务的智慧与温度,提升的是居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农耕文化“写”在墙上

墙,是一面窗口。早就听闻,翁城镇定南村坝子余有一农耕文明艺术馆,各种农耕和生活用具分类陈列在夯土墙上,让人感受上世纪农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当日,记者推开了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的大门,被这农具展示墙勾起尘封已久的儿时记忆。簸箕、扁担、菜篮、犁耙……老一辈人司空见惯的农具,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老物件等,通过创造性的装置和抽象手法,呈现出更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全新面貌。墙上这些记忆,敲打着在场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弦:“这所保留着农耕文化和生活智慧的农耕文明艺术馆,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这所由农舍改造的农耕文明艺术馆,院内建筑四面围合,前有池塘后枕青山,左连稻田右接小桥,跨进门槛,夯土墙、砖木房、小洋楼等依次共存。院子里目前仍聚居着坝子余十多户和睦相处的余姓宗亲,他们正是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的创作者和导览员,他们的其中一员——余琼先,更是翁城农民艺术家代表。  

据介绍,他们的创作萌发于一趟艺术之旅——由韶关市文联、翁城镇人民政府和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联合组织的“韶关翁城农民艺术家大湾区考察团”,在今年2月前往广州、佛山,参观广东美术馆“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和南海大地艺术节。回到家乡后,村民和艺术家一起谋划、一起布置,乃至一起创作。墙上刻印着的翁城孩子们创作的诗句、翁源笑脸摄影展,以及“翁城之门”摄影展墙等,翁城农耕文明艺术馆处处映射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  

采访结束时,记者看到原镇政府大门前的绿化区“翁城乡土记忆旅游景区”几个大字在灯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原来,翁城镇将镇内各分散景点统筹规划成为现在的翁城乡土记忆旅游景区,并改建了极具历史文化参观价值的翁城历史文化展览馆、一号粮仓、琴书阁、文化公园等场所。如今,翁城正把翁城乡土记忆旅游景区打造成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的AAA景区。

关键词:

相关阅读